原油、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的危害与检测意义
一、油中氯化物的危害与检测意义
油中氯含量的检测意义在于确保油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氯化物(包括无机氯和有机氯)可能导致设备腐蚀和催化剂中毒,严重影响炼油企业的安全生产。原油氯含量超标会引发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设备腐蚀、催化剂中毒、管道堵塞、产品质量下降及运输受阻等。这些影响贯穿原油加工、运输及储存的全过程,严重威胁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原油有机氯超标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腐蚀设备和管道: 在原油的生产和集输过程中,有机氯在高温下会分解生成氯化氢(HCl),氯化氢溶于反应体系中的水形成盐酸,从而对设备和管道产生强烈的腐蚀作用。这种腐蚀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炼油厂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2、催化剂中毒:在炼油过程中,有机氯会导致催化剂中毒,降低催化剂的活性,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催化剂中毒主要发生在二次加工过程中的加氢裂化、催化裂化、重整等装置中,影响二、三次加工装置的产品质量,进而降低炼油厂的经济效益。
3、影响产品质量:有机氯超标的原油在炼制过程中,其有机氯会转移到石油产品中,导致石油产品氯含量超标。这不仅会影响石油产品的品质,还可能对下游加工过程造成不良影响。
4、经济损失:随着对有机氯腐蚀的认识加深,炼化企业对外销原油的质量标准越来越严格。如果不能严格控制有机氯含量,可能导致产品无法达标,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5、健康危害:高氯原油中含有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含有致癌物质。如果长期在含高氯原油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可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此外,氯离子进入人体后,还可能对支气管黏膜造成损伤,引发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总结来看,原油有机氯超标对炼油厂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以及人体健康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在原油开采、运输和炼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有机氯的含量,确保原油的质量和安全。
二、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的危害与检测意义
油田化学剂中的有机氯含量通常控制在每千克10-50毫克。对于环境敏感的海上油田,标准更为严格,一般要求低于每千克20毫克。
氯含量可能来自原材料杂质或生产环节中的设备清洁不彻底。长期使用超标化学剂会腐蚀井下管道,影响采出水处理系统,甚至生成有毒物质。某油田曾因缓蚀剂氯含量超标引发套管穿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油田化学剂中的氯含量对其性能和环境影响至关重要。氯含量过高可能导致设备腐蚀、影响采出水处理系统,甚至生成有毒物质。因此,控制油田化学剂中的氯含量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三种测定原油、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的常用标准方法和推荐仪器:
有机氯标准方法一:
GB/T 18612-2011《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测定》方法B
SY/T 7329-2016《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方法A
Q/SH1020 2093-2016《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方法B
概述:
以上三种方法规定了测定原油和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的方法--燃烧氧化微库仑计法。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有机氯含量大于1ug/g的原油。不适用于总硫含量大于有机氯含量 10000 倍的原油。
也适用于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大于0.005%的样品,该方法测得的为可进入原油的有机氯。
原油测定原理:
通过原油蒸馏获得 204℃前石脑油馏分,蒸馏方法应按GB/T6536的要求执行。石脑油馏分用碱和水充分洗脱,除去所含硫化氢和无机氯化物。
采用如下方法测定洗脱后石脑油馏分中的有机氯含量。
将经洗脱后的石脑油馏分注人到含有约 80%的氧气和 20%的惰性气体(例如:氦气、氧气或氮气)的气流中,经过温度为800℃的裂解管,有机氯转变为氯化物和氣氧化物,在滴定池中与银离子反应。消耗的银离子由库仑计的电解作用进行补充,根据补充银离子所消耗的总电量计算原油中有机氯含量。原油中有机溴化物和有机碘化物对该方法有影响。
氯化物在漓定池中的反应如下:
Cl-+Ag+→AgCl↓
上述反应中消耗的银离子发生的库仑反应如下:
Ag→Ag++e-
油田化学剂测定原理:
油田化学剂样品经甲苯处理获得有机氯,经水洗除去无机氯化物,离心分离,取上层清液,注入到含有约80%的氧气和20%的惰性气体(例如氦气、氩气或氮气)的气流中,经过温度为(800~1000)℃的裂解管燃烧分解,有机氯转变为无机氯,在滴定池中与银离子反应。
试样中的离子在滴定池中的反应如下:
Cl-+Ag+→AgCl↓
反应消耗的银离子由发生电极电生补充,通过测量电生银离子消耗的电量,根据法拉第定律即可求得氯离子含量。
推荐仪器:ST-1535C微库仑氯测定仪
ST-1535C微库仑氯测定仪是应用微库仑分析技术,采用计算机控制微库仑滴定的产品,具有性能可靠、操作简易、稳定性好、便于安装等特点。符合GB/T 18612、GB/T 22904、SY/T 7329-2016、Q/SH1020 2093-2016等标准,微机控制整个操作过程,可测定不同样品的总硫和总氯含量。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商检、高校及科研等部门。
有机氯测量范围:0.1-10000mg/L (高浓度可稀释,低浓度气体样品可达0.01mg/m3)
设备特点:
l 整机由计算机、微库仑分析仪主机、温度流量控制器、电解池、搅拌器、进样器等组成
l 仪器在分析过程中,操作条件、分析参数和分析结果均在显示器上直接显示
l 气体流量系统有质量流量计控制和浮子流量计控制(可选配)
l 质量流量计:所有气流量均由电子质量流量计控制,气体流量由电脑设定和控制,无需人工干预,流量输入稳定,降低流量波动造成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偏差(选购)
l 温度流量控制器内有自动控制冷却风扇的控制器,裂解炉温度达到80℃时风扇自动工作,低于80℃时,风扇自动停止工作,安全、方便
l Windows操作平台,友好的用户界面使分析人员操作更为方便、快捷
实物图:
ST-1535C微库仑氯测定仪(微库仑法)
有机氯标准方法二:
SY/T 7329-2016《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方法B
Q/SH1020 2093-2016《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方法A
概述:
以上两种方法采用氧燃烧瓶法,适用于测定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大于0.05%的样品。
原理:
试样经氧燃烧瓶燃烧分解后有机氯转变为无机氯,经氧化钠溶液吸收后,用盐含量测定仪测出总氯离子含量,再测定油田化学剂中的无机氣离子含量,总氯含量与无机氣含量之差即为油田化学剂中的有机氯含量。样品中无机氯离子含量超过0.5%时对该方法有较大影响。
推荐仪器:ST-1530D盐含量测定仪(氧燃烧瓶法)
ST-1530D盐含量测定仪根据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氧燃烧瓶法 设计制造,试样经氧燃烧瓶燃烧分解后将有机氯转化为无机氯,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用盐含量测定仪测出总氯离子含量,再测定油田化学剂中的无机氯离子含量,总氯含量与无机氯含量之差即为油田化学剂中的有机氯含量。适用于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和无机氯的测定。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商检及科研等部门。
测量范围:氯离子含量:0.1ppm~百分含量
功能特点:
l Windows操作平台,人机对话操作简捷方便,并且有工作站功能,操作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性好、安装简便
l 能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的方法都能用该仪器来做试验,能准确的测定,灵敏度更高,测定也更简单,不必标定溶液。既适合高含量氯离子测定,也适合样品中极微量氯离子的测定
l 计算机控制、采用滴定池,特制砂芯取代离子膜,避免了离子膜破损带来错误结果。
l 微机控制,显示全过程状态、参数、打印各种结果多参数设定与修正,使得不同种类的样品分析变得简便、快捷、分析时间更短,结果更精确
l 整机仪器包括:主机、电解池、搅拌器、氧燃烧瓶、计算机等
实物图:
ST-1530D盐含量测定仪(氧燃烧瓶法)
3

- 1电池材料表征实践指南
- 2聚合物加工测试分析指南
- 3散量秤彩页
- 4颗粒毛重秤彩页
- 5电子舌在牙膏质量控制和研发的应用
- 6高分辨ICP-OES 助力分析钕铁硼永磁材料
- 7川源科技粉末压实密度测试仪技术及应用分析
- 8川源科技-膨胀力测试方案

- NC、AFM等期刊报道银纳米线最新研究进展!
- 为什么ZIF-67的最新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 经典介孔分子筛SBA-15又有新进展!
- 利用蜂鸟声共振技术对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的开发、表征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 为什么核壳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 TiZrHfNbMo 难熔高熵合金等离子体氢化及力学性能
- 《MSEA》重磅:增材制造7075铝合金,世界级难题有了新解法
- 为什么氮掺杂石墨烯的最新进展值得关注?
- Development,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Andrographolide Nanosuspensions Utilizing Hummer Acous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 苏州碳丰科技首席科学家程金生老师以本公司名义在国际上发表关于石墨烯纤维的论文《石墨烯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氨基酸检测的分析应用》:
- 介可视·散装物料库存管理雷达全景扫描系统在料仓、堆场中的应用
- 磷酸化修饰鬼臼果多糖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 DSR论文解读:Advanced Science News 报道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新型非铂催化材料研究成果
- High-throughput preparation, scale up and solidification of andrographolide nanosuspension using hummer acoustic resonance technology(纳米混悬剂制备的前瞻性技术 - 蜂鸟声共振)
- 扫描电镜优秀论文赏析|飞纳台式扫描电镜电极材料上的应用
- 扫描电镜论文赏析-干旱影响杨树叶片及次生木质部发育的分子机制
